5月5日晚,一架黑色无人机强行钻进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景区南小塔七层北侧狭窄的塔洞,塔内随即传出刺耳的金属刮擦声,失控的无人机在塔腔里疯狂打转,螺旋桨不断剐蹭着唐代砖墙,最终卡在塔顶动弹不得。经查,涉事“飞手”张某某系擅自飞入三塔景区,大理市公安局依法对其处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根据《文物保护法》,在禁飞区违规操作最高面临十年刑责,若造成实质损害还需承担天价修复费用。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日渐成熟,价格适中,操作方便,功能齐全,除了娱乐体验,还可航拍美景、巡查交通、测绘地形、喷洒农药、投送快递……无人机正在以全新、美好的消费体验,赢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与支持,孕育出一片无限宽广的经济蓝海。
但是,由于多数飞手仅是抱着新奇、有趣和好玩的心理下单购买,有很多无人机也没有进行实名登记,而且有的飞手对空域划分管理缺乏认知,对飞行安全知识了解不多,随意放飞,违法超高,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比如,2024年12月,湖北荆州经开区发生无人机坠落,引发大火;同年9月,无人机“黑飞”致天津机场航班大面积延误……因此,推进治理手段提档升级,加强对无人机和飞手们的管理,确保飞行安全,势在必行。
其实,我国早已出台《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从法律层面对无人机放飞加以规范。例如在无人机新规中明确规定:所有无人机必须实名登记;微型无人机飞行高度不能超过50米,轻型无人机不得超过120米,植保无人机也不得超过120米;超过120米的,必须持有无人机驾驶证,在放飞时,必须进行空域申请,通过后,方可放飞;明确规定了机场净空区、军事管制区、人群密集区等9大禁飞区域。从近期发生的多起事故看,有些飞手确实对飞行空域缺乏敬畏之心,无视“条例”规定,甚至心存侥幸,麻痹大意,糊里糊涂就逾越了法律法规的边界,得不偿失,悔之晚矣!
对无人机的管理要从有序、安全、规范上做文章,相关部门要协同行动,从适航、注册、审批、飞行、监管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无人机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明晰执法主体和责任边界,筑牢制度防范的堤坝。
禁飞区域的“人防、物防、技防”非常重要。如在禁飞区醒目位置,设立警示标志或标语。加强人力巡逻,对无视规定执意放飞者进行有效劝导,严重者对无人设备该没收就没收,该报警就报警。在重点禁飞区域设置有效电子围栏,对非法无人机建立技术监管措施,以技术驯服技术。
加强无人机管理的宣传教育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宣传无人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安全操作指南,或明确发布当地禁飞区域示意图等,或以案说法、以案教育,充分发挥典型案件的警示震慑效应,让喜欢无人机的飞手们守住红线,自觉拒绝违法黑飞、乱飞行为。
无人机飞手们更要充分学习和了解国家和相关部门对无人机管理的相关规定,依法对无人机进行登记注册,不在禁飞区内放飞,不要超过国家限高等,坚决杜绝违纪违法放飞事件的发生。对因麻痹大意发生的责任事故,要自觉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逃避责任。
天高也不能任“机”飞。只有我们心有法律“戒尺”,心筑安全堤坝,对空域心存敬畏,我们的无人机才能飞得“不超高”,飞得更远。(图片源自网络)(竹风)